- · 《教育界(基础教育)》数据[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收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征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刊物[05/28]
教育界文献研究法(教育界文献研究法是什么)(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研究甲骨文研究初期有著名“四堂”之说,这“四堂”指的是当时研究甲骨文的四位巨擘,这其中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而排在最前的
研究甲骨文研究初期有著名“四堂”之说,这“四堂”指的是当时研究甲骨文的四位巨擘,这其中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而排在最前的就是雪堂罗振玉。郭沫若在其《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说:“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实是近三十年来文化史上所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件。”【3】郭沫若的这一评价,就是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精到的。
3
其它方面的学术成就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
罗振玉不仅是甲骨学的奠基者,而且在其它研究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有“国学大师”之称。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对罗振玉的著述首次结集标点出版,全书分十二集,内容包括甲骨、金石、汉简、石经、字书、校勘、辑佚、目录、补史等诸多方面,是对罗振玉学术研究的一个总汇。作为“国学大师”,罗振玉的学术贡献巨大的,而以一些方面也值得在此再略作介绍:
①农学研究。
罗振玉从离开淮安到追随溥仪之前的一段时间,曾在教育界任职并关注农科,曾筹资出版七集《农学丛书》,其中包括230余种译著,不但汇集了我国古代农学要籍、民间农事经验,而且译述了国外有关的资料,把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农学兼容起来,实为农史上的一块丰碑。
②敦煌学方面。
1900年,藏有四五万件六朝、隋、唐写本书籍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了,敦煌学也像甲骨文一样成了显学。一些国外学者利用清政府的不重视,相继而来,掠走国宝。1909年,罗振玉痛惜国宝外流,奔走呼吁而促成学部出资购得敦煌石室剩余的八千件经卷。之后,他还利用搜购、借录、影照的敦煌文献,整理校录,刊布了《敦煌石室遗书》等著作,被尊为我国敦煌学的奠基人。
③清内阁大库档案的抢救。
1908年冬,宣统继位,载沣摄政,因令内阁于大库检寻清初摄政典礼旧档,阁臣检之不得,便以库中无用的旧档太多为名,奏请焚毁大内档案,并得旨允行。罗振玉获悉,力请军机大臣张之洞出面奏阻,在张之洞的劝阻下,这批内含大量元、明以来题奏案册的明清档案资料才免于被付之一炬。
④金石的搜集与整理。
罗振玉自幼就喜欢治金石之学,视鼎彝碑刻文字为“雕版以前之载籍”,并立志传拓天下金石文字,加以科学分类编次,出版传布。他对金石,可谓广泛搜求,乐此不疲,并拓编有《古玺印姓氏征》《地券征存》等著作。
⑤古明器研究。
光绪年间中州冢墓出土一批古明器,起初多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而弃之,罗振玉偶然购得古俑,却极为珍视,根据《唐要令》录出明器目录,并要人以此搜集,陆续购到六朝两汉和隋唐以来的古明器,如田宅、灶舍、杵臼、车马、牲畜、井厩等,无一不有益于考古,他后来编出《古明器图录》,开创了古明器研究的新领域。
⑥图书收藏。
罗振玉对海内外珍本书籍的网罗搜求,甚至不惜变卖房产。他的大云书库是国内著名的藏书楼之一,罗振玉曾自称他的“大云书库”有书50万卷。
那么研究生在校三年到底在学习什么?
研究生在校三年,主要是学习学术理论功底和专业理论基础。
同时研究生三年,注重培养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
总体上研究生三年最关键的还是对于学术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三年主要是这样分配的,在研究生第一年级的时候,往往都是注重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生第一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上课,也就是说通过相应专业的专业的课程,通过大量的课程来对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从而使得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的基本的知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相应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技能。
在研究生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则除了学习一定的课程,主要的时间都适用于写作,也就是说专业的小论文和大论文,也就是毕业论文。
研究生的第二年主要是写作小论文,也就是说需要在各个期刊杂志上发表大量的个人的学术论文,通过自我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得在社会科学研究或者是其他方面取得专业领域的专家的认可,从而为将来从事某方面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zonghexinwen/2022/1212/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