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界(基础教育)》数据[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收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征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刊物[05/28]
教育界文献研究法(教育界文献研究法是什么)(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为甲骨学的奠基人,罗振玉在甲骨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收集整理了大量甲骨文资料 如前所说,1902年,罗振玉最初在淮安友人刘鹗
作为甲骨学的奠基人,罗振玉在甲骨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收集整理了大量甲骨文资料
如前所说,1902年,罗振玉最初在淮安友人刘鹗处看到甲骨文时就意识到,甲骨文非常珍贵,为汉以来诸小学家所不得见者,他还意识到甲骨古脆,文字易灭,如不汲汲搜求,那么出土之日即是其澌灭之期。于是,罗振玉以极大的热情,着手搜集甲骨。他遣沽人至安阳大事求购,又命家人前往采掘,收集到甲骨近二万枚,成为早期收藏甲骨最富的人。1910年冬,罗振玉择其精善者,自加墨拓,编次成册,成《殷墟书契前编》(1913),录甲骨2100余纸,是《铁云藏龟》之后第一部大型甲骨著录。次年,罗振玉又于旧藏甲骨精品中,将那些因骨质脆弱不忍施墨槌拓者,经摄影精印,成《殷墟书契菁华》(1914),入录甲骨68纸。其中整版甲骨八纸,是出土甲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此书虽所收无多,但影印颇精,展卷则如见故物。其中契文点划细如丝发者,亦明晰可辨。
1915年春,罗振玉亲履殷墟甲骨出土之地,对甲骨笃爱益深,归来尽出所藏,遴选《殷墟书契前编》中文字所未备者千余品,手施毡墨,辑为《殷墟书契后编》(1916),精印行世。此后,罗振玉遍访海内诸家所藏,其因珍惜甲骨不忍施拓者,则百计恳拓而购之,十余年间约得三千纸。1933年,就中选就二千余纸,成《殷墟书契续编》(1933)。此书所录甲骨拓片,因未同前此成书的其他著录核校,故与它书重复者较多。完全可以说,罗振玉的这些著作把甲骨文搜集、整理的工作大大地向前推进了,这是他对甲骨学的重要贡献。
②对甲骨文作了创造性的考释与研究
《殷墟书契前编》刊行之后,罗振玉因其文字奇古而难以属读,于是下功夫对之进行了考释的工作,著成《殷墟书契考释》(1915)。释字485个。1927年,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出了增订本,释字561个,在这本书里,他解释了绝大部分甲骨文,为甲骨文研究打开了大门,有的学者将之称为甲骨文字的工具书(其后,罗振玉的门人商承祚又在此基础上编出《殷虚书契类编》,这可以说是一部甲骨文的辞典)。在这部著作中,罗振玉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望,指出卜辞属于殷商时代,是王室遗物,并断定它作为文字学资料能代表文字的来源,作为史料,它比正史更可靠;他还指出甲骨出土地小屯即殷虚遗址,也就是殷朝国都,这对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还阐述了殷墟文字的各种特征,并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研究方法,即由许慎的《说文解字》上溯金文,进而逆推甲骨文字;他还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将卜辞分为卜祭、卜告、卜出入、卜田渔、卜征伐、卜禾、卜风雨等8类,为后世的甲骨分类研究开创了先例。
罗振玉还著有《殷商贞卜文字考》(1909),确定了甲骨文与卜辞的性质。此外,还提出了征引《尚书》《诗经》《史记》等古文献资料,以旁证甲骨文字的科学方法,为我国甲骨学的发展立下了创始之功。罗振玉开创推广了甲骨文书法,他是把甲骨文融入书法的第一人。
③罗振玉开对于甲骨后学的培养
罗振玉对甲骨后学的培养不遗余力。他可以说是发现王国维的伯乐,是他引导和帮助王国维走上甲骨文研究之路。郭沫若虽未受业于罗振玉,但他着手进行甲骨文研究时,却是以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为入门,并多次提及罗振玉对他的影响。此外,著名的甲骨学学者商承祚、柯昌济、关葆谦都是罗振玉的亲授,容庚、董作宾、丁山诸人也都曾就教于罗振玉;吴其昌、朱芳圃、卫聚贤、刘节、余永梁、周传儒、徐中舒、刘盼遂、戴家祥诸人,虽师王国维,但仍是承罗氏之系。唐兰先生虽不是罗振玉的学生,但受其教益亦不为浅。这些学者“虽造诣有深浅专兼之不同,而其衍罗之传则一。”就如郭沫若所说:“大抵甲骨文字之学以罗王二氏为二大宗师。” 亦如容庚先生所说:“言甲骨文者,其必以罗氏为巨擘焉 , 绞贤补苴,莫能过矣。”更有人将甲骨学称为“罗王之学”。 【2】
罗振玉的这些开创性研究,使甲骨文字之学蔚然成为一个学术巨观。
此外,罗振玉对金文的研究也卓有成效,金文是殷青铜上的铭文,宋朝人就开始研究,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1936),实为著录彝铭的巨著,它以“内容之丰富,甄别谨严、方法之崭新”,得到了学者们的好评。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zonghexinwen/2022/1212/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