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身光明写平生怀念回族学者张巨龄先生(3)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05: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是的,那一刻我并没有多么高尚地想着一个民族的尊严——我被夜夜煎熬着灵魂并迎难而上的渊薮,只是因为一位老人的等待。 “盎然的春风怎会轻易来

是的,那一刻我并没有多么高尚地想着一个民族的尊严——我被夜夜煎熬着灵魂并迎难而上的渊薮,只是因为一位老人的等待。

“盎然的春风怎会轻易来到?”

张巨龄先生是一位极严谨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为文与谈吐总是一丝不苟、滴水不漏,这是熟识他的人都知道的。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理性之外的巨龄先生,其实骨子里面始终洋溢着如火的诗情,只不过他自己很少谈及这一领域的经历罢了。

也是2013年前后,因参与编纂《中国回族文学通史》的机缘,我与巨龄先生曾有几番个把小时的通话,也多有信件往来,由此我也了解到了他作为文人的鲜为人知的一面。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的学生时代,张巨龄就已“小荷初露”了。小学时代,他是班里的尖子生,中学和在北京师范学院(即“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读书阶段,他已是引人注目的校园诗人和校园文学刊物的编辑了。其早期诗作大都发表在当时学校的油印小报和校园文学刊物《无名花》《东方红》上,引得不少同学抄录,有的人将它们保存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居然还能脱口背诵。

大学时代是张巨龄诗歌创作的旺盛时期。那时,他的枕边常常放着一支笔和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有时,夜深人静,当人们正在酣睡之时,他却突然灵感触发。为了不影响同宿舍人的休息,张巨龄竟摸黑执笔,抒写出情怀激荡的诗作,真实地反映了那时的一代年轻学子独具特色的思想与心怀:

剪个金色的地球贴在房门外,

地球上插遍红旗翻卷如海,

无须多说美妙的词语,

请看,这就是我们的胸怀!

五洲震荡在耳边回响,

四洋激流在胸间澎湃,

请问,古往的英雄豪杰,

谁眼前有这样壮阔的气派?!

1965年7月,张巨龄结束了十数年的学生生活。他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梦:作家梦、诗人梦、演员梦……可摆在面前的道路远远没有星光的照耀,他被分配到那只差一里地就出了北京的偏僻村庄,做了一名中学教师。举目四望,空空荡荡,至少三十华里之内,不会有公共汽车和其他代步工具可乘。

若干年后,张巨龄在散文《青春·梦与现实》中回忆了当时的心境:“呜呼,一切的梦,统统成了泡影!”

在那“干一行,爱一行”的年代,冷静的现实感很快占据了他全部的身心:“与其整日忧心忡忡,不如面对现实,教好书!”书,当然要教好;笔,却不能须臾丢掉。于是,上台努力教书,下台认真想教书;白天和同事讨论教书,晚上在案头写教书。就这样,风雨坎坷十几年、二十几年,姑且可算是“百折”而未“挠”。终于,由读书、教书而至写书,张巨龄也从语文教师转向教研员,担任中学语文教师的进修教育工作,讲授《现代汉语》《现代文学》《写作》等专业知识,所用教材都是自编自著。

1979年10月,张巨龄与另一位教师共同创办《星雨》报,仅在当时其供职的北京市大兴区内,初版就发行3万份之多。这份被戏称为改革开放后“北京首创而寿命最长的区县教研室级”铅印语文专业报章,今已作为《语文导报》的副刊正式发行,由后继者主办,对推动更广范围的语文教育,继续发挥着作用。

多少人曾欣赏/你鲜花的繁茂,/却不曾想到/你破土时的辛劳;/多少人在品尝/你果实的美好,/却不知晓,/你成长的不平之道!

盎然的春风,/怎会轻易来到?/只有柔弱者,/才惧怕这之前的/雪剑风刀!

过去了,/那凛冽的风潮,/来到了,/又一派春光无限好!

……

这首《啊,红杏》写于1978年,是张巨龄先生很看重的一首。从这蓬勃热烈的诗句中,谁会想到,此前岁月中的张巨龄经历过什么——被停了课的他送过粪,挖过河,入冬时节还穿着一条短裤,泡在河里打蒲草。夜晚的马棚里,他偷偷钻研着《鲁迅全集》,用文学的力量抵御着厄运的折磨。

终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迎来了春天的信息。张巨龄获得了平反,他在十年浩劫中“所发表的言论”,被肯定为“是正确的”。

机遇正在垂青着坚韧的梦想者。1984年,因事业需要,张巨龄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调入《光明日报》担任编辑。从此,他的世界迎来了一派新的“光明”。

步入新闻口的张巨龄很快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新闻不是我的专长,语文才是我的优势。”他创办了《光明日报》日后颇有影响的“语言文字”专刊,并长期担任主编,树起了语文研究与推广的一方阵地。他在各重要报刊发表了一系列文论,如《关于汉字研究答〈朝日新闻〉记者问》《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报纸语言的示范作用和语言的阶层性》《〈鲁迅全集〉相关注释史实的发现》等,在学界广有传播。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qikandaodu/2021/0315/718.html



上一篇:对少爷和围城两部作品相同点的考察以人物设定
下一篇:教育反思小说从启蒙到批判的人性呼唤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 | 教育界(基础教育)编辑部| 教育界(基础教育)版面费 | 教育界(基础教育)论文发表 | 教育界(基础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界(基础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