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身光明写平生怀念回族学者张巨龄先生(2)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05: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渐趋年迈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各图书馆,潜进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之中,搜集整理的近三千份原始资料、珍文孤本,将达二百万言,为中国穆斯林文史典

他渐趋年迈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各图书馆,潜进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之中,搜集整理的近三千份原始资料、珍文孤本,将达二百万言,为中国穆斯林文史典藏补苴罅漏。这一寂寞而艰辛的事业,延续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巨龄先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其八卷本文集的出版。这是一位真挚的学者毕生精华的吐纳,是他对“学问”二字所要表达的最高礼节的致敬。几年前与先生通话,便知道这部文集正在编纂之中,如今本已编毕,是可以早一些问世的,但依先生的倔强秉性和职业习惯,他病重卧床,硬是要求逐字校订。毕竟一些牵涉历史的细枝末节,若不经他本人把这一道关,恐怕一般的编辑极难确保严准。

先生就这样在病榻上校订着,校订着。没有等到这部文集的问世,便先行一步去了!这让所有爱先生的人们,都感到了无尽的伤怀。

为了留下一个念想,我在孔夫子网买下了先生留下的全部遗著。有一本《绿苑钩沉》,是专门的回族史论选。我以为这是先生最看重的一本,也是他对挚爱的母族最深沉的一次报答。

拂开书页,见《序言》中掩映着这样的段落: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回回民族,也爱将我们民族的人们维系在一起的伊斯兰文化与文明。因而,倘使我写中国的历史,我会满含着爱的情感去抒写。今天,我搞回族史的研究,同样毫无保留地用热恋的感情在写,写我们回回民族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和人物,讴歌我们这个曾经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所做出的不朽贡献,颂扬使我们能繁衍和坚强地生存到今天的回族和伊斯兰意识中那积极、健康、向上,并有功于社会的一切。

熟稔的话语,熟稔的气质。恍然之间,像是先生在与我静夜对谈。他语吻铿锵,排云破浪,但又如祖父般温厚、慈爱,深情低徊。

“这是咱露脸的时候”

尽管网络上偶有通讯,但我与张巨龄先生真正会面,已到了2013年。依稀3月底,逢阿慧、钟翔、白恩杰、马占祥、马金莲等回族、东乡族作家都因各种机缘来京,依我一贯的积习,便想在后海一家咖啡馆里张罗一次文学沙龙,把北京的回族作家也都请一请,聚一聚。与往届相比,这次我想多请几位老先生压压阵,给后学们多鼓些劲儿,便邀约了李佩伦、马连义、兰书臣等先生,当然也给一直希求拜望的张巨龄先生发去了邀约短信。

当时巨龄先生身体欠安,但爽快地应承了。我保留了那条短信:“彦伟:色兰!我还是决定来。谢谢你的邀请。”

那个相聚之夜,几位须发苍白的老人成了追光中的华星秋月。特别是佩伦、巨龄二先生,中气十足,通身放着光彩。他们的讲话,深挚、率性、儒雅,颇有演讲家的美感与风度。谈起对母族的爱,催人落泪。

散场后,我一一送着众嘉宾,忙乱不迭。那时做事力求周全的我,面对孤立无援的事业,也只能勉强屈就。一拍脑袋,转身去寻巨龄先生,才发现老人已悄然离开。我举了意自掏腰包,给几位老人都打个车的。但随后知道,如张巨龄、马连义等古稀名家,竟都为了给年轻人省几十块钱,潜入了夜色中的地铁。

同年8月,巨龄先生来电,谈起《中华读书报》向他的约稿。原来,时逢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博会,主宾国是沙特,这是图博会有史以来第一个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主宾国。《中华读书报》对每届图博会都有深度报道,唯这次犯了难,对长期边缘于世界文化舞台的阿拉伯国家确实不熟悉,想对阿拉伯文学作一述评,众里寻遍,发现找一位穆斯林行家里手并不容易,只好求到了主流文化界颇有影响的张巨龄先生。

先生对我说,从文学角度在主流媒体光明正大地发出声音,去阐释伊斯兰文明的优越性,去避免不实的丑化与误解,这是本民族文人的责任。但这个述评须费的气力较多,他正忙于家事,身体也不大好,知我痴迷于回族文学研究,学术上有所关联,就想让我顶上来。

老先生电话里的声音似乎没有后海一面时那样铿锵,却句句砸中心鼓。我初涉回族文学领域,谈起回族作家来振振有词。这或许是不假的,但对于国外的穆斯林文学从未深入。况且截稿时间逼近,几天就得拿出来,我哪有能力接得住呢!我就说:“我不行,真的不行。”“不行也得行,这是咱露脸的时候。”听着先生那严肃的、不容置辩的语气,我意识到这远不只是一篇普通的约稿,只好咬紧牙接了下来。

2013年8月28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这篇述评。按编辑要求,要对《古兰经》的文学性有所阐释,我取的主标题便援引了那句贵比黄金的“以笔和他们所写的盟誓”,副标题则是“在伊斯兰绳索上攀缘的阿拉伯文学”。那真是一篇让我羞惭不已的文字,缺乏深入把握的发言,不免心虚胆寒,但几天几夜的补课与冲刺,至少让我在面对报纸前的巨龄先生时,不至于太过内疚。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qikandaodu/2021/0315/718.html



上一篇:对少爷和围城两部作品相同点的考察以人物设定
下一篇:教育反思小说从启蒙到批判的人性呼唤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 | 教育界(基础教育)编辑部| 教育界(基础教育)版面费 | 教育界(基础教育)论文发表 | 教育界(基础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界(基础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