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回头再观摩”之后的再探索》读后感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1 15: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第12期的《新教育》刊登的《“回头再观摩”之后的再探索》一文,读来让人回味无穷,颇受启发。 我认真地研读了该文,该文一方面从五个方面对这节课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同

2018年第12期的《新教育》刊登的《“回头再观摩”之后的再探索》一文,读来让人回味无穷,颇受启发。

我认真地研读了该文,该文一方面从五个方面对这节课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又从另一方面以其为载体阐述了很多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提出了一些教育界上的新看法新观点,譬如“度”“职能”“量值”等。下面从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阅读该文,让我明确了数学教学中“感知的双向性”和“感知发展的意义”。譬如:文中谈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对演示折叠过程中,学生观察思考的感悟效果。”又如该文中谈到“……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表情,从中感知学生认识的变化过程……”

二、阅读该文,让我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学生感知的发展,提升的程度”和“教师点拨的时机”之间的关系。掌握好这一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学生的感知发展没有达到合理的程度就点拨,是难以收到较好效果的,也就是实现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该文又让我懂得了“度”和“职能”的意义,以及怎样运用它们去钻研教材和数学教学之中。对于一些难教的内容,从“度”和“职能”的角度去分析,很容易把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三、该文在“教学过程分析”这一环节,能运用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度剖析,同时又提出新看法新观点,读后很有收获。实际上,也是给出了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模仿的一种模式,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一之后,提出两个教学方案,并从通过分析教学的前后呼应,相辅相成的角度,来说明应怎样做出抉择。这本身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通盘考虑,总揽全局的能力。

四、在平时教学中或同行交流时,我们经常言及教学方面的事情,但并无有意识地思考,也没有认真去领会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展现问题。但该文中,却通过“教学过程分析”中的有关内容,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数学教学是非常讲究艺术的,教学艺术是能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展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还抽象概括出教学艺术的含义。

以上是我研读《“回头再观摩”之后的再探索》一文后所得到的体会,同时也谈及带有评议性质的一些看法。所言若有不当,请同行批评指正。

2018年第12期的《新教育》刊登的《“回头再观摩”之后的再探索》一文,读来让人回味无穷,颇受启发。我认真地研读了该文,该文一方面从五个方面对这节课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又从另一方面以其为载体阐述了很多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提出了一些教育界上的新看法新观点,譬如“度”“职能”“量值”等。下面从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一、阅读该文,让我明确了数学教学中“感知的双向性”和“感知发展的意义”。譬如:文中谈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对演示折叠过程中,学生观察思考的感悟效果。”又如该文中谈到“……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表情,从中感知学生认识的变化过程……”二、阅读该文,让我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学生感知的发展,提升的程度”和“教师点拨的时机”之间的关系。掌握好这一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学生的感知发展没有达到合理的程度就点拨,是难以收到较好效果的,也就是实现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该文又让我懂得了“度”和“职能”的意义,以及怎样运用它们去钻研教材和数学教学之中。对于一些难教的内容,从“度”和“职能”的角度去分析,很容易把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三、该文在“教学过程分析”这一环节,能运用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度剖析,同时又提出新看法新观点,读后很有收获。实际上,也是给出了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模仿的一种模式,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创设问题情境一之后,提出两个教学方案,并从通过分析教学的前后呼应,相辅相成的角度,来说明应怎样做出抉择。这本身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通盘考虑,总揽全局的能力。四、在平时教学中或同行交流时,我们经常言及教学方面的事情,但并无有意识地思考,也没有认真去领会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展现问题。但该文中,却通过“教学过程分析”中的有关内容,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数学教学是非常讲究艺术的,教学艺术是能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展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还抽象概括出教学艺术的含义。以上是我研读《“回头再观摩”之后的再探索》一文后所得到的体会,同时也谈及带有评议性质的一些看法。所言若有不当,请同行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qikandaodu/2020/1001/502.html



上一篇:大爱无声铸师魂 ——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廖春
下一篇: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 | 教育界(基础教育)编辑部| 教育界(基础教育)版面费 | 教育界(基础教育)论文发表 | 教育界(基础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界(基础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