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育反思小说从启蒙到批判的人性呼唤(3)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05: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再者,现代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大众心目中的教育界应该是一方净土,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品质和灵魂。但现行教育体制内还存在一

再者,现代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大众心目中的教育界应该是一方净土,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品质和灵魂。但现行教育体制内还存在一些缺失,尤其是号称象牙之塔的高等学府官文化盛行。教育界若官场化就会引发潜隐在其背后的教育腐败问题。如今这被称为是“最后一片没有被曝光的领土”⑤象牙之塔上的神秘面纱因为如此众多的“教育反思小说”的出现而被缓缓的揭开。这类文本中作者向受众传递的关于教育界的信息是不再神圣与光洁,而是充斥着欲望和腐败。相对于“歌颂”,“暴露”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较多的教育反思题材小说一经出版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轰动效应,读者趋之若鹜,争相购买阅读,受众的需求使得创作主体也趋之若鹜,络绎不绝地选择创作此类题材小说,这恐怕也是“教育反思小说”大量出现的原因。

论及“教育反思小说”的功能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教育者”,呼唤教育者重新找回一种源于清洁的精神。知识分子是一个时代站在最前沿的启蒙精英。“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专司思考的部分,……他们往往能起到引领整个民族走向自觉的先锋和桥梁作用,因此,由他们扮演世纪文学反思的主角是必然的。”⑥“教育反思小说”解构了启蒙精英知识分子的神圣形象,如手术刀一般直接深入到知识分子群体的病灶,它们存在的意义非凡,定会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界出现的问题的重视,唤起知识分子对自身人文精神的寻回与道德体系的再建,阻遏知识分子流于世俗和庸懦。

第二,让大众更多地了解教育界“孔雀之屏”背后的实况,提起各方的关注与反思,惩治教育腐败,促进教育改革。《教授变形记》这部小说的最后,恶人被查处,杨丽芬默默地为锦海大学祈祷:“锦海大学,你也该改改了。但愿这个世界不再如此丑陋。只要在大学播下真理的种子,它们自然就能生长。”的确,现行教育体制内是存在一些痼疾,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还是可以剔除的。“暴露”贵在可以挽救风气,“反思”虽是反顾和回望过去,审视现在,但其指归,却在将来,因而反思是必要的。大量“教育反思小说”引发了社会对教育界问题的普遍关注,引起象牙塔内外人们的思考,让我们见证了批判与反思的力量。

当下“教育反思小说”虽功能与意义重大,但在创作上也着实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创作主体酣畅淋漓地暴露教育界的阴暗面时,也显得有点矫枉过正。其次,有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出现妖魔化倾向,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我们应该看到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人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歌颂的,如若过分地暴露这个群体存在的小人、小问题而忽视其中真正的精神脊梁,启蒙精英和这个群体的社会贡献,难免会流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悲哀,必竟小说家的视角往往是个人化的,体验也是个人化的。

注释:

①沈从文:《八骏图》,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年版,第137页。

②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0页。

③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1卷,三联香港书店,1982年版,第42页,第110页。

④弗洛姆:《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56页。

⑤孔庆东:《北大师生话〈桃李〉》,新浪网文化频道,2007年6月30日。

⑥何西来:《三十年中国文艺批评之一瞥》,《中国艺术报》,2008年12月15日。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qikandaodu/2021/0315/719.html



上一篇:一身光明写平生怀念回族学者张巨龄先生
下一篇:刍议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有效举措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 | 教育界(基础教育)编辑部| 教育界(基础教育)版面费 | 教育界(基础教育)论文发表 | 教育界(基础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界(基础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